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我们着手构建“书情画意大运河”服务平台,面向全省征集与大运河有关的书画作品,也专门召集了一些书画家,奔赴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采风写生,用精湛的笔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生动准确地表现出大运河的古姿新态,通过书画艺术家们一幅幅力透纸背的作品,抒发对大运河的热爱之情,讲好大运河故事,从而汇聚众人之力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撑、艺术氛围和文化滋养。

朱道平《运河两岸度春秋》 104cm×233cm

刘 云《佛城春晓》 145cm×87.5cm×3

李甲明《百年好合》140x39约4.9平尺

黄 戈 《 水色天光共蔚蓝》126cm×248cm

高建胜 刘红沛 王国斌 赵震 合作《古漕金秋》 126cm×248cm

任大庆《 旧时长河今时月》 126cm×248cm

佘玉奇《-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26cm×248cm

徐惠泉、王国斌 《河上飞虹 》126cm×248cm

任大庆《运河怀古》181x97cm

任大庆《烟雨瘦西湖》181x97约15.8平尺 参与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

汤知辛 《运河春色后》 65x37cm

阮荣春 《运河悠悠情》37x45cm

刘守瑶《 夕阳似火 运河如海》188X64cm

沈国庆《春风适我意》45x44cm

郑健《运河幽居图》32×32cm

任大庆 《古河旧梦》97x180cm

任大庆《 洲净生烟水》180x97cm

朱烨《乘风破浪》68x68约4.2平尺

薛亮《碧荷幽泉》100x34约3.1平尺

邵伟《火烧霞》70x70约4.4平尺

谢维纲《清晓》69x69约4.3平尺

宋玉麟 《湖边春色图》30x41cm

李甲明《荷香》64x48约2.8平尺

梁成斌《荷塘清风》68x68约4.2平尺

谢维纲《雨雯更觉漓江秀》69x136约8.4平尺

李甲明《长相依》64x64约3.7平尺

华拓 《春花如燃》38x45cm

刘二钢 《春水泛舟》 70x28 cm

刘二钢 《河塘消夏》70x28cm

蔡孝猛 《运河情丝》137x34cm

任大庆 《秋来碧柳着彩衣》180x96cm

任大庆《瘦西湖情丝》68x138cm

沈国庆 《桃园溪水图晓》45x44cm

沈国庆《杨柳河畔》69x70cm

周浩翔《缘自山水间》99x50cm

任大庆《晓雨江南》33x33cm

刘守瑶 春江垂钓 44x48约1.9平尺

李甲明 《鸭来逐绿水荷香沾衣湿》 61x63约3.5平尺

黄戈《日出江花红胜火》70×141cm

杜文春《轻舟已过万重山》137x68cm

赵飞 《一江春水》42x42cm

黄戈《千里莺啼绿映红》47x162cm

黄戈 金姝延《秋水日潺湲》170x53cm

姜宏《山河长春》136x65cm

黄戈《结宇依青嶂》60x95cm

黄戈 金姝延《绿阴照水玉粼粼》140x70cm

刘守瑶《江云飘素练 石壁断空青》139x52cm

王宏《溪山云起》136x69cm

徐建明 扇面 《湖山清远》27×58.5cm

郑健《碧水云霁》32×32cm

冯丹《新雨后》33x33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