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美院就读不久,她却做了一个旁人十分惊讶的举动——退学,而后不辞劳苦,投考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并被录取。她的理由简单又任性,“我想到充满文人味道的古城南京学艺术。”
江苏在中国美术史上素有“半壁江山”之誉。在南艺读硕士时,金姝延学的是漆画,这种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至今在江苏仍有很好的传承,这也让她对中国艺术更加入迷,于是又拜南艺知名学者周积寅门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雅集图”题材在中韩的历史渊源和播布。由此,她的艺术视野也越来越深入。
正是在这段求学期间,她结识了自己的人生伴侣:黄戈。两人当时都是博士生,导师周积寅先生觉得他俩志趣相投,便热心当起了“月老”。黄戈在中国传统绘画上的深厚功底和巨大热情,让金姝延一见倾心。半年后,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
没有婚纱、婚戒,甚至没有结婚照,但在艺术的世界里,两人相伴而行。刚结婚时,他们住的是南艺上下铺的学生宿舍,天天吃食堂。说起这段经历,她觉得没什么,“从艺术中获得的快乐,已经足够!”
黄戈 金姝延《置岭白云间》138x69cm
《渐染华风:中韩绘画交流的历史呈现》一书的出版,就是金姝延与黄戈合作的结晶。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呈现中韩两国绘画交流艺术的图书,接连获得了文化部、国家博士后基金等课题资助,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已故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曾在病榻前亲笔题字,鼓励两位年轻人的治学态度。写作过程中,两人往返中韩两地,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古代李氏朝鲜王朝与明清的绘画交往史,很多时候是通过‘朝贡’的方式实现的。明朝初年定都南京,朝鲜使团来这里要走海路,他们得从山东威海或者旅顺登陆……”这些生动细节,为两国文化交流史留下了精彩故事。
作为一名女性画家,金姝延先学黄公望、董其昌、四王,又孜孜不倦地研究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有评论家认为她的绘画作品是“韩国形式巧趣与中国气韵生动的美妙交响”。这两年来,金姝延与黄戈常常合作创作山水画。中国水墨强调笔墨,韩国绘画注重装饰性的色彩,两者是否可以融合创新?这两年,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新作品的尝试,逐步呈现出重墨重色、新颖奇丽的画风,给画坛吹来一股新风。
金姝延与黄戈作品《山势雄奇产人杰》
交谈中,金姝延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十分惊讶。做客金陵十二载,她已经完全融入这座城市。金姝延笑着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刚来南京是个“非主流”,染着黄色头发、不化妆绝对不出门。现在的她,找到了心中寄托,生活也开始做起了减法,一年四季,几套换洗衣服就能打发。潜移默化中,她也变得如同中国水墨般别有内涵。
黄戈 金姝延《烟树重重水乱流》137x68cm
金姝延坦言,不管外界的形势怎么变,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总是割舍不断的。近年来,她每年都要组织中韩两国绘画交流展,甚至还张罗过好几场韩国民乐团音乐会来南京演出。近年来宁学习中国绘画的韩国学子逐渐增多,几乎每一个来这里的韩国学生,都会把金姝延当做“模范前辈”和“知心大姐姐”,请她帮忙选导师、选专业。她自己也往来很多城市做学术报告,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艺术殿堂宣讲和研讨,与各国学者、研究者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同时,她的水墨画也越来越多地在中日韩等地展出,展现出一名学者型女画家的风采。“我很庆幸能来到南京,与笔墨结缘。我和我的先生会一直写下去、画下去。笔墨之间,才是我们的艺术天堂。”